跳至主要內容

美時醫療位於大埔MARS中心的香港生產基地正式開幕

(香港,2023年3月16日)- 醫學影像領域的領先創新企業美時醫療(Time Medical)宣布,其位於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中心)的香港生產基地今天正式開幕,成為本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磁力共振系統生產基地,專門開發及生產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超導磁力共振系統產品。

美時醫療的全新生產基地佔地約30,000平方尺,選址大埔創新園全因該處匯聚先進技術,並擁有良好的物流及生產配套。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於2021年把三個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的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以創新製造為發展方向,帶動香港創科機遇及長遠經濟發展。隨著美時醫療新一代專用於嬰兒和乳腺的超導磁力共振系統完成開發,其生產力將會大幅提升,有助配合政府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倡的「新型工業化」願景,推動香港創新製造,發展本地高端製造業。

活動的開幕儀式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他致辭時表示:「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科研實力非常強;上月財政司司長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亦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本港在這個範疇的優勢,並支持科技園公司準備建設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政府正進行全方位上中下游三方面加緊佈局,為香港未來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打好基礎。美時醫療在本港一條龍進行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高增值醫療器材,為產業發展打了強心針。」

美時醫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啓元博士表示:「感謝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的支持。公司團隊經過多年努力,在科學園的研發中心完成首台針對新生嬰兒專用的超導磁力共振原型,而今天的開幕典禮正好見證公司在香港的快速成長,首批香港製造的兒科超導磁力共振系統將在全球頂級醫院使用。我們有信心,在香港生產的兒科創新產品在不久將來將成為『香港品牌』,出口至更多歐美及亞洲等地區。」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在活動上致辭時稱:「科技園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從研發到創新製造』,為香港發展新一代製造業,提昇香港品牌形象,同時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像美時醫療一樣的成功創科企業,將科研成果在本地、大灣區,以至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為我們的『香港創新製造』實現更多可能。」

作為醫學影像領域的行業先鋒,美時醫療致力為全球帶來先進、可及且實惠的醫學成像診斷服務,以獨有的革命性技術開創了專為嬰兒(Baby)、乳腺(Breast)及腦科(Brain)檢查的3B磁力共振系統。美時醫療的產品已在16個國家和地區,逾500間醫院使用。美時醫療現時在中國內地民營醫院的磁力共振市場佔據首位,並佔國內寵物磁力共振市場40%。公司研發團隊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醫學院及香港大學,並於醫療影像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現時在香港、上海、美國矽谷及新加坡設有研發、銷售和營運中心。

新開幕的生產基地將主力生產全球首台用於兒科的超導磁力共振系統 —— Neona。該系統是美時醫療使用原創革命性技術的專利產品,曾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大獎,並於今年2月21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註冊認可。Neona小巧玲瓏、安全可靠,適合在全球約8,000多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安裝使用,為嬰兒進行精準及無輻射的診斷。該系統是由美時香港工程團隊在科學園自主研究開發,是首台「香港創新、設計和製造」的高端醫療儀器,並計劃銷售到美國、歐洲及中國內地等地區,力爭在國際醫療市場上打造成為一個香港品牌。

位於大埔創新園的MARS中心在2021年啟用,是按照高端製造要求而設計的現代工業空間,適合包括個人防護設備和相關材料、醫療產品和配件以及精密儀器等公司。美時醫療正是首批落戶的企業之一,而公司新開幕的生產基地年產量可達200台,預計產後年產值達15億港元。美時醫療期望在香港和大灣區建立亞洲領先的數碼醫療影像研發中心和永久生產製造基地,為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創新經濟和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大學生團隊揚威亞太機械人大賽 代表香港再度摘冠

(香港,2022年9月4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機械人團隊於8月21日出戰「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2022」線上比賽,力壓來自世界各地的強隊,第二次為香港奪得金牌獎座,可見中大在機械人及創新教育達世界頂尖水平。 中大機械人團隊早前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主辦的「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22」奪冠,取得代表香港出戰「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又名亞廣聯亞太地區大學生機械人大賽)的資格。是項國際賽事由2002年創辦至今,中大團隊已五次(2016、2019、2020、2021及2022年)代表香港晉身決賽,2019年更成為首支贏得冠軍的香港隊伍。今屆賽事於印度新德里以線上形式舉行,雲集12個國家及地區合共13支大專院校勁旅。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 黃定發教授 表示﹕「中大工程學院一直致力培育新一代專業人才,再次揚威地區和國際大賽是一眾學生對機械工程設計努力不懈的成果,更加印證香港工程教育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學生勇於接受挑戰,並以創新方案提升機械人的功能及表現,我對此引以為傲,並冀盼中大工程學生繼續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中大機械人團隊隊長、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畢業生 葉俊華 ,已先後五次帶領師弟妹出戰亞太區大賽。他對奪冠感到喜出望外,認為是隊友努力不懈的成果。他表示:「團隊的每位成員對機械人編程和設計都充滿熱誠。雖然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多番測試失敗,隊員間又有意見分歧,但各隊員仍不眠不休、全力以赴調整機械人的速度和穩定性,大家的目標一致,培養出的默契和友誼難以言喻。」  香港科技園公司 STP Platform 總監 霍露明博士 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人團隊的佳績,展示香港大專生極具創科潛能。香港科技園將繼續與本地世界級的高等學府攜手培育未來領袖,為香港創科生態圈的發展作出貢獻。」 改良機械設計為致勝關鍵 今屆大賽的主題為「神速之塔」,靈感源自印度南部的傳統遊戲Lagori。各參賽隊伍需設計兩款機械人並分成兩隊——進攻方及防守方。當中大作為進攻方時,需於限時內擲球擊倒並重疊由海綿色塊組成的「Lagori」圓塔,分數以成功擊倒並重疊的海綿色塊數目計算。當敵隊作為進攻方,而中大作為防守方時,中大隊伍需擲球攻擊放置在場內四個不同方位柱子上的球,成功撃倒所有球,可縮短敵隊重疊色塊的時間。 中大團隊今次致勝的關鍵是成功改良機械人的設計。他們利用

工總和科技園合辦首屆「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 為新興產業孕育創科人才

 (香港,2022年8月16日) —  香港工業總會(「工總」)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 合辦首屆「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帶領逾30名本地中學生走進結合科技、 創意和新產業的環境,展開一次別開生面的難忘暑假之旅。 學生將一連四日參觀工總、科學園及創新園, 並於夥伴企業親身體驗創科相關工作, 深入認識香港新興產業的最新發展和機遇, 激發他們對創科的興趣和擴闊視野, 準備未來升學及就業的生涯規劃。 這次體驗之旅由信和集團贊助, 並由保良局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中心擔任合作夥伴, 共30間工總成員企業, 以及位於科學園及創新園的科技園夥伴企業參與活動, 為學生提供行政人員「工作影子」(executive shadowing)體驗、職場參觀及實地工作機會, 以及擔任學生導師,共同努力培育未來棟樑。 活動開幕禮今天於工總圓滿舉行,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先生與各企業代表, 共同見證學生展開不一樣的體驗之旅。 工總兼科技園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需要長期投入培育。 科技園和工總願意肩負起培育本地人才的使命, 透過具教育意義的活動, 讓學生早在求學階段時親身接觸工業和創科,實地了解行業的工作, 和從工業家、創科人士的經驗分享中獲得啟發。 我相信四天的活動能讓他們感受到香港創科及工業界有無窮的可能性 ,有助他們規劃前途。未來,他們可以加入創科工業生態圈, 運用創意發揮潛能,締造更繁榮和更具競爭力的香港。」 信和集團副主席暨香港創新基金主席黃永光先生表示︰「 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展, 創新是開啟成功和可持續發展的鑰匙,培養優秀人才尤其重要。 香港創新基金致力建構全面創科生態系統,照顧各界需要。 我們衷心感謝合作夥伴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體驗之旅 ,饒富意義,並期望年輕創業家汲取實用知識, 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活動的閉幕畢業儀式將於8月19日舉行, 屆時學生和企業代表會分享參與活動的得著和感受。 為培育新一代的工業及創科人才,主辦機構期望未來舉辦更多「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為本地學生創造更多接觸新興產業的機會。 科技園及工總會繼續攜手,吸引不同背景及經驗的人才加入創科, 建構一個多元及生氣勃勃的創科及工業生態圈。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 press-r

6月外匯儲備資產減177億美元

金融管理局公布,6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473億美元,較5月底減少177億美元。   此資產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六倍,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3%。   6月底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 http://dlvr.it/STY7FZ